01.宏观叙事与微观描述相结合
党建专题片传统的创作手法是强调主观宣教功能,其结果容易造成作品抽象大于具体,空泛压倒细节,陷入叙事重说教、结构偏直白的俗套之中,导致党员干部群众不愿意收看,教育效果也难以保证
编导应该在创作中敢于突破“定点选题”所带来的束缚,在创作中突出宏观叙事与微观描述相结合,专题片的“有我叙事”和纪录片的“无我叙事”相结合,选取典型的、有影响性的事件和人物作为切入点,以小见大、以微观引出宏观,有效契合了当前“从严治党”的宏大主题,全面、真实、形象、生动地反映湛江抓“党员回归工程”取得的成效。
02.思想性和可视性相结合
党建专题片在决定制作片子时就已经确立了它的传播目的、收视对象以及在预期中所要达到的媒介效应。因此,党建专题片一般有较强的“主观”色彩。怎样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,让严肃的话题变得平民化,达到最佳的收视效果。
叙事对象个体化、个性化叙事讲究情节化。
03.解说词与画面相结合
党建专题片大多数的表现形态是以解说词为主配以画面,画面的安排与调整服从于和服务于解说词。党建专题片解说词凸显的是宣教功能,功能定向性强,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镜头和同期声的作用。
解说词不独立成章,而是用同步的画面和现场声效叙事,给观众呈现出完整信息
.通过解说词的过渡和连接,使画面的剪辑更加流畅,为下面情节的展开做好铺垫。
.合理运用解说词能够使画面叙事功能更强。
04.客观真实性与语态亲和力相结合
党建专题片由于承担着宣教功能,配音往往形成了居高临下的语态语调,高亢、严肃、庄重,令观众容易出现审美厌倦感和被说教的逆反感。
配音吐字用声用气的状态都接近自然说话,客观、恬淡,口腔相对松弛,使作品语态富有亲和力,故事性更强。
党建专题片要让党员群众想看、爱看、愿意看,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性、思想性与可视性的关系,不渲染不说教不掩饰,遵循电视创作规律,研究党建专题片的叙事技巧、表现方法,满足受众的接受心理,只有融党性、思想性于艺术可视性之中,才能创造出广大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,实现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的传播教育效果。
|